第(3/3)页 "阿姐前日来信说小弟染了风寒。"苏清澜替她理了理鬓边珠钗,眼底带着狡黠的笑意,"再说——"压低声音道,"你与陆书珩难得相聚,总该..." 话未说完,秦蓁蓁耳尖已红透,松手轻推她一把:"快走吧!路上当心。" "母亲您说甚,那些小女娘落水是清澜所为?!" 筵席方散,尚带几分醉意的秦尚书被秦老夫人唤去。、 待老夫人屏退左右说明原委,他那点残存的酒意被秦老夫人一句话说的顿时消散无踪。 "这如何可能!儿记得清澜当时就在席面上坐着..." 秦老夫人轻哼:"若清澜似你这般愚钝,自然不可能。" 秦尚书讪笑不敢反驳。 老夫人指尖轻叩案几:"管事说,桥头警示牌是清澜提醒所立;宴席设在临溪处也是她的主意。" 秦尚书还是摇头,“那桥敦实得很,只是轻微摇晃!清澜那瘦弱的小女子,怎能拆得动?” 秦老夫人意味深长地抬眼,"那桥构造精巧,只需抽去关键木梁,便会瞬间坍塌。" 秦尚书恍然:"清澜这小丫头也能看出其中门道么?” 秦老夫人道:“毕竟是沈家养了十几年,这姑娘在皇家书院里年年第一!岂是你这脑子能想得明白的!” 秦尚书讪笑。 “那这次,是清澜故意为之了?" "这丫头行事向来滴水不漏。"老夫人颔首,"既教训了那些口无遮拦、搬弄是非的,又让咱们秦家全身而退。" 秦尚书抚掌:"难怪蓁蓁今日非但未落水,反而指挥若定,照料众人,赢得满堂称赞。" "正是。"老夫人满意道,"这一对比,倒显得咱们秦家姑娘更显教养。" 秦尚书迟疑:"那母亲不怪清澜在咱们府上..." "怪什么?"老夫人打断道,"若是我年轻时,也要这般出气!况且她处处周全,连警示牌都想到了。这般谋略,老身倒是欣赏。" 秦尚书会意而笑:"母亲说得是。咱们秦家非但无损,反因蓁蓁的得体赚了好名声。" 老夫人忽而话锋一转:"还有一事,你存放在我处的赤澜堪舆图,丢了。" 第(3/3)页